黃大仙建蓄洪池空談八年 排洪力僅應付50年一遇 終釀水浸地獄

时事新闻,港人港事,中港交流
回复
sun5868168
帖子: 61
注册时间: 2023-08-19 00:11:57

黃大仙建蓄洪池空談八年 排洪力僅應付50年一遇 終釀水浸地獄

未读帖子 sun5868168 »

本港上周經歷世紀黑雨,多區仍處於災後重建階段,今次出現嚴重水浸的地區,根本不在政府水浸黑點之列,其中黃大仙洪水衝入港鐵站、淹沒商場的畫面仍歷歷在目,為何防洪系統如此不堪一擊?當日在跨部門記者會上為這場暴雨定性為「重現期超過500年」的渠務署,原來在2005年至今,為黃大仙規劃了三個跟雨水排放的工程,結果只有一個在2011年完成,另一個工程要延誤至2025年。
dg夢幻百家樂
關鍵的地下雨水蓄洪池工程,是因應2014年3月龍翔道水浸,在2015年完成研究並建議在摩士公園新建一個蓄洪池,延至2019年才有立項編號為「4176CD」,期間渠務署曾向黃大仙區議會表示,如順利獲得撥款則可在2023年動工。但實情是該工程仍在規劃設計中,未排上立法會議程,動工遙遙無期。

《香港01》翻查近20年有關黃大仙區的雨水排放相關工程,其2005年批出撥款的改善雨水排放系統工程,只能提升至「抵禦50年一遇的暴雨」,與「500年一遇大雨」有10倍距離。

根據渠務署當日的說法,市區排洪設施主要是以200年一遇的雨量作標準,今次暴雨期間的雨量已超出設計容量。換句話說,目前黃大仙渠務的防洪能力只及現有標準的四分之一。

署理渠務署長:是大雨沖來落葉、垃圾 瘀塞渠口

《香港01》向渠務署查詢工程遲遲未啟動,是否導致今次黃大仙變成「水浸地獄」的元兇。等候回覆期間,署理渠務署署長徐仕基就將軍澳今早(11日)水浸會見傳媒,他回應上述提問時,表示黃大仙的水浸事故,「主要原因都是大雨,雨水沖來一些落葉,及一些垃圾,隨著雨水沖到去水的渠口,造成瘀塞,引致局部地區的積水,以今天(將軍澳水浸)為例,主要都是局部『積水』,不是『水浸』事件。」

世紀暴雨當日,黃大仙龍翔道化作汪洋大海,黃大仙中心北館底層被淹至沒頂,洪水滔滔湧入港鐵黃大仙站,駭人畫面仍歷歷在目。黃大仙中心底層多間店舖仍需維修,黃大仙站個別位置仍有滲漏,部份月台幕門尚待修復,損失仍在點算。

現存4水浸黑點:新田、林村、漆咸道南及薄扶林
根據渠務署網站,現時只有4個水浸黑點,分別為元朗新田、大埔林村、油尖旺漆咸道南及南區薄扶林,黃大仙區並未位列,過往也非「打風落雨」時常關注的杏花村、鯉魚門等極高風險水浸地區,為何一夜暴雨,黃大仙排水系統儼如回到解放前?

翻查近20年黃大仙區與雨水排放相關工程文件,政府曾撥資6.5億元進行「九龍改善雨水排放系統工程計劃」,其中在2005年,發展局批出1.6億元工程合約,改善尖沙咀、土瓜灣、黃大仙及油塘一帶的雨水排放系統,並已在2008年至2011年間分階段完成。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