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選擇沉默者」。資料圖
文:李諵
隨著「港區國安法」草案主要內容公佈,中央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第二步加速推進。從全國兩會釋放出「兩步走」解決香港維護國安問題至今,「港區國安法」如同一面鏡鑒,僅一個月時間便直觀映照出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眾生相」。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高效完成「港區國安法」初審的當下,中央正通過多種途徑聽取港人的意見建議,本港建制力量也在向公眾普及國安法的重要意義,惟部分反對者或組織「兩罷」公投或在童裝店立起黑衣暴徒塑像,意欲裹挾民意、「負隅頑抗」。為何國安法草案在獲得香港主流民意支持的同時,仍遭到部分持份者極力反對?「港區國安法」究竟動了誰的蛋糕?
筆者認為,反對者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為「逢中必反」者,這些人無論中央做什麼都會反對,以此塑造自身「民主戰士」形象,實則大撈政治資本。
另一類正是「港區國安法」針對的潛在違法者,這些人或曾涉「港區國安法」明確的4類犯罪行為,擔憂被「秋後算帳」,或長期游走于相關犯罪行為的灰色地帶,擔憂國安法施行後失去「發揮空間」,故而殊死一搏。
第三類則屬不明真相的「被裹挾者」,他們多是年輕人,既對香港未來深感迷茫,又對內地實際情況缺乏瞭解,容易在前兩類人的慫恿之下走上街頭,至於為什麼反對、反對什麼等基本問題,卻大多「不求甚解」。
面對這些反對聲音,中央和特區愛國愛港陣營還應區別對待。所謂「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對於那些不問是非、只問利害、為反而反者,需要用主流民意讓其看清自身的失勢。這些人之所以能在過去幾十年中左右逢源,其最大政治資本就是用「看上去很美」的西式自由民主言論裹挾來的民意。當這些人一次又一次將年輕人帶上街頭,一次又一次把香港捲入過度政治化的漩渦,清醒的民眾就不會再被其所蠱惑。此次「兩罷」公投所得票數遠低於發起者自設的「門檻」,就是民意最真實的體現。
對於那些「港區國安法」的潛在違法者,無論是窮途末路的本港持份者,還是背後的外國推手,都應該明白,其在香港渾水摸魚的年代即將一去不返。國安法立法早已箭在弦上,未來是奉公守法還是以身試法,就要看這些昔日「呼風喚雨」的「大佬」們怎麼想了。
最需要善加引導的,還是那些「被裹挾者」及「選擇沉默者」。不可否認的是,香港回歸23年來,多數港人對內地仍存在「了解赤字」。內地港澳研究專家曾對筆者表示,回歸以來,香港居民往來內地雖日益頻繁,但多是赴內地經商的企業家、參政議政的政治家、出席文娛活動的明星藝人等相對集中且固定的人群,實際往來「人數」恐遠低於「人次」。其中,絕大多數港人在內地的活動更是大多局限在公幹、旅遊和探親訪友等方面,能夠接觸並了解到內地司法制度和法治環境者可謂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生活在行使英美法系社會的港人本就容易對行使大陸法系的內地社會產生陌生感,香港法治水準曾長期高於內地也毋庸諱言,加之本港一些持份者長期以來對內地司法制度的妖魔化渲染,港人對內地法治的不瞭解和不信任便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要跨越這一「看不見的鴻溝」,需要中央和特區、內地人和港人共同努力,此次國安法立法即當成為一次拉近兩地距離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在作關於「港區國安法」草案的說明時透露,中央有關部門在草案起草過程中多次聽取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和有關主要官員的意見建議,港澳辦、中聯辦通過多種方式和管道聽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省級政協委員、香港社會各界代表人士、香港法律界人士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法律草案文本形成後,有關方面還專門徵求了特區政府和有關人士的意見,並本著能吸收儘量吸收的精神,對法律草案文本作了反復修改完善。
草案內容公佈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深圳會見了香港立法會主席梁俊彥並聽取意見。中共黨媒《人民日報》還透露,有中央官員23日在香港主持召開多場座談會,向香港各界人士繼續廣泛收集「港區國安法」的意見及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將會同港澳辦、中聯辦繼續舉辦多場座談會,聽取特區政府有關官員、法律專家、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等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並體現在最終形成的法律條文上,盡可能多的呼應香港社會各方面的關切。此次立法過程中,中央對香港民意的重視程度之高,聽取意見建議的形式之豐富,值得肯定。
來而不往非禮也。香港有識之士也應利用這一機會,積極提供有利香港、有利國家的意見建議,為實現「大破」後的「大立」凝聚最大同心圓。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